close

PXL_20201129_052750190.jpg

中正紀念堂及兩廳院自1987年就是屬於台北的記號之一

相較於國家音樂廳,進入戲劇院的次數寥寥可數

原本以為兩廳院的結構與設計大同小異

原來許多隱藏的細節正是值得玩味的巧思與密碼

 

 

 

PXL_20201129_060632786.jpg

兩廳院屬於傳統宮廷殿堂式建築

建築外觀上擁有臺灣罕見之重檐廡殿頂

圍繞建築四周有大型紅色柱廊羅列

屋頂上安放不同數量的脊獸

包含:龍、鳳、獅子、天馬、海馬、狻猊、押魚、獬豸、斗牛、行什

 

 

 

PXL_20201129_050729621.MP.jpg

PXL_20201129_050836114.jpg

PXL_20201129_050711231.jpg

從階梯上的主入口進入偌大的門廳

除了兩側壯觀而優美的紅毯旋轉梯

還有高達四層樓的華麗大吊燈

宮燈式的水晶吊燈中西合併極具特色

 

 

 

PXL_20201129_050320495.jpg

PXL_20201129_055425861.jpg

一旁的垂直綠牆:綠色交響詩面積驚人

以台灣常見的綠色植物建構出在室內也能終年常綠的自然氣息

透過羊毛氈、定時灑水等多種防水處理同時可以確保水分灌流的方式

同時也必須維持足夠的光源,打造這舒心的景觀

 

 

PXL_20201129_051316183.jpg

PXL_20201129_051526969.jpg

戲劇院30年歷史的舞台地板則被改造為作品「時時。刻刻」

從兩個角度分別可以看到西方卓別林風格的30

以及飽含東方傳統雕飾意象的三十

感受戲劇院30年來的舞台地板所乘載的希望、期許、感動、喝采

藝術家陳彥旭也巧妙地將名字中的旭融入在武者的颯颯衣玦之間

你找到了嗎?

 

 

 

PXL_20201129_051559188.jpg

PXL_20201129_051658932.MP.jpg

進入到戲劇院內部,總共4層樓1498席的座位

占地比舞台區還小

近距離營造出觀眾與表演者共情的體驗

以地毯、椅背特材質達到吸音的目的

座位區沒有縱向走道,只能從兩側入座

 

 

 

PXL_20201129_053533051.jpg

舞台最前緣是樂池,沉降式的舞台

可以容納70人的樂隊現場演奏

也可以視需要轉化為最前2排的觀眾席

 

 

 

PXL_20201129_055128447.MP.jpg

舞台區包含主舞台、後舞台、旋轉舞台、側舞台等區

主舞台的升降功能必不可少

後舞台主要作為儲放旋轉舞台之用

側舞台則是暫時性的預備空間,無論是道具或表演者

 

 

 

PXL_20201129_053842986.MP.jpg

PXL_20201129_052404145.jpg

走入鏡框式的舞台,面對整場劇院的觀眾

美的彷彿是一場夢啊

仰頭看向無數的懸吊手臂及投射燈

呼吸著國家級藝術殿堂的神聖氣息

希望有機會也可以踏上音樂廳舞台

見識一下鎮廳之寶管風琴啊~

arrow
arrow

    廢人美食報告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